加入收藏

欢迎加入中国书画名人榜! 欢迎对我们的网站提出宝贵建议!

首  页 视频专栏 嘉宾访谈 名家寄语 理事顾问 组织机构 文房四宝 网上展览
美术、书法名家论吾如仪书画艺术

美术、书法名家论吾如仪书画艺术

华君武(当代杰出美术家、漫画大师):
   1994年为《吾如仪书画集》题词中说:他的画已脱出前人窠臼,从构图、造形、和设色方面都在突破旧的束缚,显然有自己的格调。他的书法,是临过碑帖的,但不是学颜随颜,临柳仿柳,而有自己的融会处。古今不少书画家,功力不可谓不厚,但习惯萧规曹随,终于无成。因此创造性无论对于书画艺术乃至其它事业,都是十分宝贵的。
   2001年看《吾如仪书画》册子后说:字好,画好,题款也好。有几幅画画得很有趣味。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,这就好。越是有框框越是不行。现在画花鸟的,已形成一个套套,内容、形式都差不多。齐白石就不大重复已有的一套,所以大家喜欢。你的思路很对,就是要不断开拓新的内容、形式和画法。

钱绍武(当代雕塑大家、著名美术家、书法家、美学理论家):
   在所著专文中说:如仪兄在长期从事我国体育工作的同时,对书法、国画情有独钟,出乎心性,不求名利。因此形成两大特色:一是格调高尚,不同流俗;二是自由自在,没有包袱。他没有某些成名画家的种种顾忌,却有专业画家的热忱和专注。他可说什么都学,毫无成见,也可说什么都不学,任凭自己的情趣。他的书画都是信手拈来,一片天真。
   我们先来看他的书法。中国书法经过几千年的发展,早已形成一门独特的艺术,它的基础当然是汉字,但已不仅表示出汉字的内容,而是直接抒发作者的全部思想感情。汉代的杨雄称之为“心划”.....书法和绘画不同,它并不模仿客观世界的表面现象,而是通过书法本身的规律直接传达自己的内在情感。正因为如此,按艺术的原理而论,中国书法实在是“表现主义”的渊源所在。如仪兄正是从这个根本因素出发从事自己的书法活动。我们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已看不出他是属于哪家哪派,也看不出他是帖学还是碑学。他的书法可说是体兼南北,融汇古今,卓然成家。只要抖开他的书法卷轴,就会立刻被他的突出个性所感染。有的奇峭矫矢,有的古拙幽深,有的疏散流走,有的清雅淡泊,无不流自胸臆,出自性灵。他总是紧紧把握住自己的原则:“风行水上,自然成文”。虽然出人意表,妙趣横生,但毫无矫揉造作、故弄玄虚之处。他只是在探索着、琢磨着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心灵实质和充分倾注自己的感情。于是他又产生了另一过人之处,就是“生涩”“不稳”。昔人谈清代末年的大书法家沈曾植,就说:“妙就妙在不稳”。这“生涩不稳”好像是个贬词,其实却是极好的艺术品质。说明作者正在探索,正在创造,正在无可依傍之时,正处于失败和成功之间,正在“七分把握”的基础之上进入“三分冒险”的阶段。这才恰恰是最可贵的“创造”状态。“艺术”最怕“已有十分把握”,说明已到了圆熟之境,已到了自己模仿自己,已到了凭惯性行动办事,也就宣布了艺术的死亡。而如仪兄的“非专业性”恰好保证了他的这一优势。让我们诚心诚意地为他这“生涩、不稳”而叫好!
    我们再来欣赏如仪的画。他的画和他的书法完全是一个路子,也是“新而不新,不新而新,新而不怪”。既博采众长,广收富养,又不拘一格,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,处处能给人以“创意”的惊喜。。。。。。他的画总在不断探索新的追求,力戒“千人一面、千画一面”。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常能得到“文不按古,我自为我”的启迪和“奇文共欣赏”的乐趣。他自己曾经说过:“搞艺术就要大胆去闯,探索是最大之乐趣,宁可让人说我的东西不成熟,也不愿沉沦于一成不变、死水一潭”。他这种心态我是十分赞赏的。
    又说:你这幅墨底莲蓬真好!自古以来第一个取此画法,格调高。几幅书法都好,毛主席沁园春词章草老辣,气韵很好。

雷正民(原中国美协书记、著名美术家、美术理论家):
    这个展览确实称得上是一个精品展。1、既是中国传统的写意画、文人画系列,又包含了许多新的东西,打破了原来老的一套。有现代审美观念的东西在内。中国传统画讲究有感而发,他每幅画都是有感而发,充满了他的情感,而不是玩技巧。2、他的画是综合性的。不管三七二十一,只要需要就予以结合、综合起来。出来的东西很新。虽没有经过专业学习,但功夫很深。有书法的修养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。笔墨功夫很深,又结合了西方很多东西。他已成为了真正的专业画家。画面处理很合适。如这幅墨荷,有笔墨。有光线,算得是杰作。一些美院出来的也搞不出这样味道。他的画好像无法无天,但仍然有规律在内,可说是随心所欲而有矩。展览非常成功。从他的作品中可学到很多东西。

华君武(当代杰出美术家、漫画大师):
   1994年为《吾如仪书画集》题词中说:他的画已脱出前人窠臼,从构图、造形、和设色方面都在突破旧的束缚,显然有自己的格调。他的书法,是临过碑帖的,但不是学颜随颜,临柳仿柳,而有自己的融会处。古今不少书画家,功力不可谓不厚,但习惯萧规曹随,终于无成。因此创造性无论对于书画艺术乃至其它事业,都是十分宝贵的。
   2001年看《吾如仪书画》册子后说:字好,画好,题款也好。有几幅画画得很有趣味。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,这就好。越是有框框越是不行。现在画花鸟的,已形成一个套套,内容、形式都差不多。齐白石就不大重复已有的一套,所以大家喜欢。你的思路很对,就是要不断开拓新的内容、形式和画法。

钱绍武(当代雕塑大家、著名美术家、书法家、美学理论家):
   在所著专文中说:如仪兄在长期从事我国体育工作的同时,对书法、国画情有独钟,出乎心性,不求名利。因此形成两大特色:一是格调高尚,不同流俗;二是自由自在,没有包袱。他没有某些成名画家的种种顾忌,却有专业画家的热忱和专注。他可说什么都学,毫无成见,也可说什么都不学,任凭自己的情趣。他的书画都是信手拈来,一片天真。
  我们先来看他的书法。中国书法经过几千年的发展,早已形成一门独特的艺术,它的基础当然是汉字,但已不仅表示出汉字的内容,而是直接抒发作者的全部思想感情。汉代的杨雄称之为“心划”......书法和绘画不同,它并不模仿客观世界的表面现象,而是通过书法本身的规律直接传达自己的内在情感。正因为如此,按艺术的原理而论,中国书法实在是“表现主义”的渊源所在。如仪兄正是从这个根本因素出发从事自己的书法活动。我们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已看不出他是属于哪家哪派,也看不出他是帖学还是碑学。他的书法可说是体兼南北,融汇古今,卓然成家。只要抖开他的书法卷轴,就会立刻被他的突出个性所感染。有的奇峭矫矢,有的古拙幽深,有的疏散流走,有的清雅淡泊,无不流自胸臆,出自性灵。他总是紧紧把握住自己的原则:“风行水上,自然成文”。虽然出人意表,妙趣横生,但毫无矫揉造作、故弄玄虚之处。他只是在探索着、琢磨着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心灵实质和充分倾注自己的感情。于是他又产生了另一过人之处,就是“生涩”“不稳”。昔人谈清代末年的大书法家沈曾植,就说:“妙就妙在不稳”。这“生涩不稳”好像是个贬词,其实却是极好的艺术品质。说明作者正在探索,正在创造,正在无可依傍之时,正处于失败和成功之间,正在“七分把握”的基础之上进入“三分冒险”的阶段。这才恰恰是最可贵的“创造”状态。“艺术”最怕“已有十分把握”,说明已到了圆熟之境,已到了自己模仿自己,已到了凭惯性行动办事,也就宣布了艺术的死亡。而如仪兄的“非专业性”恰好保证了他的这一优势。让我们诚心诚意地为他这“生涩、不稳”而叫好!
    我们再来欣赏如仪的画。他的画和他的书法完全是一个路子,也是“新而不新,不新而新,新而不怪”。既博采众长,广收富养,又不拘一格,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,处处能给人以“创意”的惊喜。。。。。。他的画总在不断探索新的追求,力戒“千人一面、千画一面”。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常能得到“文不按古,我自为我”的启迪和“奇文共欣赏”的乐趣。他自己曾经说过:“搞艺术就要大胆去闯,探索是最大之乐趣,宁可让人说我的东西不成熟,也不愿沉沦于一成不变、死水一潭”。他这种心态我是十分赞赏的。
    又说:你这幅墨底莲蓬真好!自古以来第一个取此画法,格调高。几幅书法都好,毛主席沁园春词章草老辣,气韵很好。

雷正民(原中国美协书记、著名美术家、美术理论家):
    这个展览确实称得上是一个精品展。1、既是中国传统的写意画、文人画系列,又包含了许多新的东西,打破了原来老的一套。有现代审美观念的东西在内。中国传统画讲究有感而发,他每幅画都是有感而发,充满了他的情感,而不是玩技巧。2、他的画是综合性的。不管三七二十一,只要需要就予以结合、综合起来。出来的东西很新。虽没有经过专业学习,但功夫很深。有书法的修养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。笔墨功夫很深,又结合了西方很多东西。他已成为了真正的专业画家。画面处理很合适。如这幅墨荷,有笔墨。有光线,算得是杰作。一些美院出来的也搞不出这样味道。他的画好像无法无天,但仍然有规律在内,可说是随心所欲而有矩。展览非常成功。从他的作品中可学到很多东西。

周志高(中国书协理事、原《中国书法》杂志和《书法》杂志主编、著名书法家、书法理论家):
   他的书法和绘画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。他的画和书法都能不拘一格,敢于创和闯。如他这幅毛主席词采桑子,很精彩,浓淡枯湿,在章法布局上变化多端,如乱石铺街。近八十岁的人,十八岁的心态,很可贵。他的书法作品风格多样,比如他的章草是跟郑诵先学的,郑的章草堪称大家,现在写章草的很少,望在章草方面更上一个台阶,进一步突破。

郑竺三(浙江博物馆西湖画院副院长、美术理论家):
   如仪兄的书画境界高,他有着大半个世纪的人生历练;他的人品、学识、修养、情趣,都决定了他的艺术境界。就以书法言,他的用笔相对比较柔和。不深懂此道者会误觉其“软”。但真正细细体味,他的字恰恰是“绵里藏针”,外柔内刚。这比起那些表面使强的字不知要高明了多少。他兼有北方的大气和南方的内涵。如仪兄的书画,当然不是没有缺点。若从技法上说,可以找出这样那样的不足,甚至毛病。但他的东西就是有境界,有品味,有格调。那是历尽沧桑后,心境升华的表现。所以说,他的东西确实已是“人书俱老”。这不是简单说一个年龄和字的老练。那样认识就表面化了。而是他对于人生的理解,以及将这种理解融于书画之中。他的画始终追求似与不似间,以神为上。他确已渐渐到了随心所欲的界地。就如华君武说的,想怎么画就怎么画;钱绍武说的,信手拈来,一片天真。他学过《易经》,懂得将“易”的道理融进书法和绘画。他无论书法还是绘画,都很有内涵。他是在写“心”画“心”。

发布时间:2013-1-11 14:12:36        阅读次数:1246

 
 
----合作媒体----
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| 中国美术家协会| 中国书法家协会| 中国美术馆| 中央电视台| 新浪网| 百度搜索
好123网址之家| 北京网站建设| 艺术114| 雅昌艺术网
网站介绍 | 网站大事 | 演播现场 | 服务内容 | 招聘启事 | 友情链接 | 联系我们 | 汇款帐号 | 法律顾问 |健康顾问

北京中视锦亮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© 版权所有

编辑部地址:中国 · 北京丰台区丰管路1号院    邮政编码:100071
联系电话:13311317289      传真:010-83663615   客户服务:QQ:124573061
中国书画名人榜:www.shuhua365.com    电子邮件:shuhua365@163.com
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: 京ICP备06026086号-2      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经营许可证:京ICP证060473号

Copyright ©2005-2006 中国书画名人榜 版权所有